1亿山东人,都是馒头的孩子!(2)

时间:2021-02-05 13:00       来源: 五星体育

▲“糖馒头”的糖三角。摄影/创作者15895503300896,图片/图片bug创意

山东人多产红枣。红枣遇到白面,更妖娆的枣馒头诞生了。西部平原叫枣馒头枣卷,东部叫枣饼。广义来说,各种馒头、豆包、糖包、玉米饼、菜条(类似北京的“肉龙”)也属于馒头一族。

▲枣馒头在山东各地被称为“枣馒头”、“枣纸”、“枣花饼”、“枣饼”。数字/视觉中国

各种花、树、鱼、虫、鸟、动物的馒头是基本款——华馒头的升级版。前几天,山东各地的鲜花和包子上了网,被网友赞为“宰了软糖蛋糕”。

“花馍”在山东的叫法不一样:鲁西和鲁北叫花狗(花饼),鲁南叫花馍,胶东叫花波波。因为地方不同,所以当地的风俗会在颜色和形状上有所融合。

▲这样的山东馒头确实值得申报世界遗产。上图是胶东花饼,下图是日照花馍。数字/视觉中国

大馒头是山东人的生活

在北方果蔬奇缺的时代,一日三餐吃馒头是山东省大多数农村人的基本生活内容。一代又一代,小二和小妮子都是和妈妈、奶奶、姥姥一起吃着大铁锅里的馒头长大的,这在白话里叫“啃干泥”(啃面粉做的泥很形象)。

▲大铁锅蒸馒头。图中这些面食都属于“馒头”。摄影/龙玛丽

每年农历六月,农民和家庭主妇对待全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蒸一大锅馒头。当第一口锅出来的时候,他们首先要敬神敬祖。

过程看似不起眼:将面粉舀入大陶瓷或铁盆中,根据经验加入适当比例的水,揉成一团。搅拌发酵都是土傻的方法——面团的粘连都是用手来回翻动;酵母不是用来发酵的,而是用上一次发酵剩下的一块面脚(也叫老面和面肥)作为导面,均匀的放在温暖的地方闷上锅。

▲这是最典型的山东馒头。摄影/zly快乐,图片/图片虫,创意

晚餐想吃馒头,需要中午做面条,等到太阳快西沉的时候发酵完成。大块的面团在案板上被宰杀。借助面饼(念bú,少量干面粉),将大块面团分割成小块,用巧手不断旋转成“圆丘”,然后用笼布一个一个的放在炉排上。

水烧开后,蒸汽开始一点点把小麦香味从面粉分子中挤出来,在气孔扩张的作用下,圆圆的坨子一个个竖起来。

▲刚出锅的馒头又白又肥。图/巴比汕头

据说山东人有一个不成文的判断馒头好吃不好吃的基本原则:好馒头是不加任何配菜做出来的。

馒头在蒸的时候“不小心”碰到锅边,会把接触到的部分“烙印”成金黄色。孩子多的家庭第一次抢着吃这种“黄糯米”馒头。这种带黄色的馒头(方言里是黄色的意思,很诱人)可以让你的胃口翻倍。

▲在山东青岛流亭,大馒头都是从“田冲抽屉”里蒸出来的。数字/视觉中国

« 上一篇:在无糖可乐的鄙视链里,你选择站在哪边?
» 下一篇:没有了

足球新闻推荐
频道推荐